1、经济复杂、市场变了、压力大了
2022年以来,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产业链供应链深刻重塑、主要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加大了疫后全球经济复苏难度,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稳定在3.2%,略低于疫情前的水平。然而,多家国际机构近期上调了2024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显示世界经济前景较年初已经有所改善。
2024年,预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在5%左右。这得益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扩大消费、优化房地产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
尽管经济环境总体向好,但国内外仍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如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气候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对经济产生影响。
过去,得益于全球经济高速发展,外贸内销都好做,贸易商只要开发到几个大客户,就够吃上好几年。如今,经济复杂多变,贸易商叹生存之艰,一方面是需求有所减少,导致销售下滑明显。二是生产企业越发艰难,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加值进一步压缩,会导致企业倾向于价值链收缩,也就意味着对贸易商的支持在减少。三是经营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成本包含店铺租金、人员工资、宣传投入、物流费、囤货费等等,这些费用占据了贸易商大量资金。尤其是近期铜价一天一个价格,贸易商若是一个不慎,到头来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2、平台来了、模式改了、政策变了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制冷贸易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链接了生产者和用户,为双方提供了交易、交流的桥梁。
以前制冷贸易商做生意靠信息差,时间差,资源差,人脉差赚钱。因为在整个市场中,谁能拿到资源,谁就能够拥有话语权。但是现在信息差被解决了;时间差被解决了;资源差也快被解决了;人脉差也正在被解决中。
然而,随着电商的繁荣,贸易商逐渐失去了“差价”空间。信息透明度也越来越高,很多厂家都直接通过平台或者自己开发平台对接到用户手里。坦白来讲,直供比例提升压制贸易商的市场份额和生存空间。
这种模式之下,也导致让很多厂家、贸易商引以为傲——“独家代理”,变得敏感起来,甚至逐渐消失了。多年前,市场关键词是独家代理,而现在,中外生产企业都不约而同的将这四个字从他们的营销策略中淡化。所谓独家代理就是要求对某一类产品在某一个地区只能卖特定生产企业的东西,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在当今市场,只卖某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让贸易商越来越活不下去。生产企业对市场过高的期望让这些独家代理商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不过制冷行业有其特殊性,像冰箱、展示柜、制冰机等都可以直接销售给用户。制冷领域的大部分产品则还是需要中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