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底全国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期间,第十一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信息大会暨 “铝代铜” 技术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此次论坛聚焦空调行业内备受关注的铝代铜技术,众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这一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
我国虽是空调生产和消费大国,但铜矿资源短缺,对进口依赖程度高。而铜作为空调制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其成本在空调生产成本中占有显著份额。根据公开发布的信息,铜在空调成本中的占比大致在20%至22%之间。具体来看,压缩机是空调中的核心部件,其中铜的占比约为10%。压缩机中的铜主要用于制造其内部的冷却管道和其他关键部件。电机也是空调中的重要部件,铜在电机中的占比约为20%。因此,铜价的上涨会直接导致空调生产成本上升。
与之相比,铝材不仅成本仅为铜的三分之一,且我国铝材产量大,2023年中国铝材产量达到4695万吨,全球市场占比为66.7% ,有着安全且可把控的供给能力。此外,铝材重量轻,符合家电轻量化趋势,便于运输与安装,其可回收性更高,也迎合了“双碳”目标下的低碳化需求。这些因素促使行业将目光投向铝代铜技术,希望借此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减轻对铜资源的外部依赖,强化制冷空调产业链的安全性。
在技术层面,经过多年研究,铝代铜取得了不少关键进展。在换热器方面,中国的全铝换热器在汽车空调和家用冰箱领域商业批量使用已持续多年,为工商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翅片铝圆管换热器和翅片微通道换热器等技术路线不断发展,全铝5mm翅片管换热器、铝扁管微通道全环路脉动热管换热器等新技术也为“铝代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提升铝的性能上,新型铝合金涂层技术可提升铝的耐腐蚀性,缩小与铜的性能差距。在连接方式上,除了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方式也在探索应用中,以解决铝管焊接难度高的问题。
从市场应用来看,不少企业已积极布局。
美的全面开展研究,在部分中低端机型试水铝代铜,美的楼宇科技在铝管内强化换热技术、铝制换热器的抗耐腐蚀性能研究,以及铝管换热器的量产工艺研究等方面取得进展;海尔推出 “稀土铝合金” 技术,强调性能与铜管相当;江森自控在风冷式冷水机组产品中成熟应用了“铝代铜”技术;海信分享了铝箔、铝管翅片换热器和微通道换热器在行业中的应用案例。不过,也有很多企业对此持谨慎态度。日系品牌三菱电机、大金等仍主打铜管产品。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曾表示在耐久性和稳定性没有百分之百把握前,格力不会使用铝代铜,但 “格力集团龙源金科铝管项目” 落户珠海,也显示出铝代铜在市场上存在一定需求。
尽管铝代铜技术有诸多优势且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仍存在争议。从性能上看,铝的导热率仅为铜的60%,可能影响制冷效率;铝更易氧化腐蚀,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制冷剂泄漏、能效衰减。在实际应用中,部分铜铝混合的连接管,由于铜和铝焊接点热胀冷缩不同,存在漏气致使制冷剂泄漏的风险。而且铝管焊接难度高,售后维修成本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些问题也导致消费者对铝代铜产品存在顾虑,部分消费者认为铝代铜是 “偷工减料”,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表示担忧。
展望未来,新国标能效等级未明确限制材料类型,给铝代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但市场监管总局已启动铝代铜质量抽查,这也对铝代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随着纳米涂层、铜铝焊接等新技术的不断研发,铝与铜的性能差距有望进一步缩小。未来,铝代铜技术或许会在中低端市场占据一定份额,成为市场的有益补充,但在对性能和稳定性要求极高的高端领域,铜管的地位短期内仍难以撼动。空调铝代铜技术的发展,还需要行业上下游企业继续携手加强技术研发,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市场引导,让消费者正确认识铝代铜产品,从而推动这一技术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