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制冷设备生产和消费国,随着各类制冷设备保有量不断增加,部分设备能效低于节能水平(能效 2 级),在节能降碳方面存在较大挖掘潜力。在此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9 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统筹节能降碳和回收利用 加快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3〕178 号),并配套发布《制冷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实施指南(2023 年版)》(以下简称《实施指南》)。该指南旨在为地方、行业及企业等开展制冷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工作提供有序指导,推动制冷行业朝着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一、明确工作目标,推动行业能效升级
《实施指南》设定了清晰的工作目标,到 2025 年,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中,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要达到 40%、60%。这一目标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制冷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当前,制冷设备在工业生产、商业运营以及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其能源消耗不容小觑。提高高效节能制冷设备的市场占比,能够从整体上降低制冷领域的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例如,在大型商场、超市等商业场所,若广泛采用高效节能的制冷设备,其每年节省的电量将相当可观,相应减少的碳排放也将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二、推广先进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指南》大力倡导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一方面,鼓励制冷设备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绿色设计,提升技术工艺,增强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生产制造能力。通过研发新型制冷技术、优化制冷系统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等关键部件,能够显著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水平。例如,一些企业研发的磁悬浮制冷压缩机技术,相比传统压缩机,在能效上有大幅提升,且运行稳定性更好。另一方面,支持生产企业发展一批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生产骨干优势企业及生产制造集聚区,推动提升高效节能产品设备生产、销售和使用比例,形成良好的产业示范效应和集聚发展态势。
三、规范回收利用,构建循环产业链
在制冷设备更新改造过程中,规范回收利用退役设备至关重要。《实施指南》对制冷设备回收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首先,强调在制冷设备拆解利用过程中,务必做好制冷剂的回收工作,杜绝直接排放。制冷剂多为含氟化合物,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臭氧层造成破坏,加剧温室效应。因此,规范的制冷剂回收流程是保护环境的关键举措。其次,鼓励发展废旧制冷设备回收、运输、拆解、利用一体化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回收利用效率。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网络,能够确保退役制冷设备得到妥善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一些企业建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回收平台,方便用户交回废旧制冷设备,同时利用专业的运输和拆解团队,对设备进行分类处理,将可再利用的零部件和材料进行回收加工,重新投入市场,形成了完整的循环产业链。
四、多方协同推进,保障政策落地见效
《实施指南》的落地实施需要多方协同合作。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如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将通过加强宣贯引导,积极开展行业培训、政策解读,让行业企业准确理解和把握政策内容;加快完善配套标准,制定制冷设备淘汰报废评价标准、制冷剂回收再生标准、在役制冷空调系统能效检测和评价标准等,为政策落实提供支撑;建立成效评估机制,联合相关机构设置制冷设备及系统使用年限、能效限定值和更新改造达标值,定量评估更新改造节能效果;推动重点领域更新改造,开展在役制冷设备运行情况调查,助力产业园区、公共机构、大型公建、数据中心、冷链物流等领域制冷设备及系统加快更新改造;搭建对接平台,促进制冷设备回收利用上下游信息共享和规范回收利用。
各地区应细化落实举措,针对推广高效节能制冷设备初始投资高、收益回报周期长的问题,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政策措施,为相关企业提供支持。各类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生产企业聚焦高效节能产品制造,加强技术研发;电商及流通商贸企业通过设置产品专区、发放绿色优惠券等方式,引导消费者和用能单位优先选购高能效产品。各检测认证机构要提升服务水平,扩大节能低碳认证产品范围,完善认证采信推广机制,提升对制冷设备更新改造关键节点、重点环节的质量管控水平,共同推动制冷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制冷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五、实施指南对不同类型的制冷设备有哪些分类标准?
《制冷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实施指南(2023年版)》虽未对制冷设备给出细致的全新分类标准,但结合指南内容与行业通行做法,能梳理出相关分类维度:
1. 按应用领域分类
工商业制冷设备:涵盖范围广泛,包含为商业场所(如商场、超市、酒店、餐厅等)提供制冷服务的设备,像大型商用空调系统、超市陈列冷柜、酒店厨房冷藏设备等;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电子制造等行业的制冷设备,如化工工艺冷却用的冷水机组、食品加工中的速冻设备等,这些设备对保障生产工艺稳定性、产品质量以及商业运营环境至关重要。
冷链制冷设备:主要服务于冷链物流产业,用于生鲜农产品、冷冻食品、医药产品等需要低温运输和储存的领域。例如,冷链运输中的冷藏车、冷藏集装箱,仓储环节的各类冷库(包括低温冷库、高温冷库、气调冷库等),以及配送中心和零售终端的冷藏陈列柜等,它们共同构建起冷链物流的温度保障体系。
信息通信设施冷却设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中心、通信基站等信息通信设施规模不断扩大。这些设施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专门的冷却设备维持适宜温度,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如数据中心使用的机房专用空调、间接式蒸发冷却设备、液冷服务器等,通信基站的一体化空调、智能通风系统等,均属于此类。
家用制冷设备:这是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类制冷设备,包括家用空调(分体式空调、中央空调等)、家用冰箱、家用冰柜等。满足居民调节室内温度、储存食物等需求,在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
2. 按功能与用途分类
制冷空调设备:主要用于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参数,营造舒适的室内环境。例如,常见的房间空调器、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冷水机组、空气源热泵机组等。在商业和工业领域,它们为办公场所、生产车间、商业空间等提供空调服务;在家庭中,为居民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冷冻冷藏设备:侧重于对物品进行低温冷冻或冷藏保存。如冷库用于大规模储存生鲜农产品、冷冻食品、医药产品等;冰箱、冰柜则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小型商业场所,用于储存日常食物和少量商品。此外,超市中的冷冻冷藏陈列柜,既能展示商品,又能保持低温环境,确保商品品质。
制冰设备:专门用于生产冰块,常见于餐饮、渔业、化工等行业。例如,块冰机生产的块状冰可用于海鲜保鲜、食品加工冷却;片冰机生产的片状冰在混凝土降温、超市生鲜保鲜等方面应用广泛;管冰机生产的管状冰常用于饮料降温、医药行业等。
3.按能效等级分类
高效节能产品:指能效达到节能水平(能效2级)及以上的制冷设备。在《实施指南》的目标设定中,到2025年,在运工商业制冷设备、家用制冷设备中,此类高效节能产品占比分别要达到40%、60% ,当年新生产高效节能工商业制冷设备占比达到55%,当年新生产高效节能家用制冷设备占比达到80%。这类设备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计,在满足制冷需求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运行成本,符合绿色低碳发展方向。
低效落后产品:能效水平达不到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的制冷设备。如不符合《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6)、《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7)等标准的设备。《实施指南》明确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禁止生产、销售此类低效落后制冷设备,企业新建、改扩建项目也不得采购使用能效低于准入水平的制冷设备,以此推动行业能效升级。
六、案例分享
为助力你更深入理解《实施指南》的落地实践,以下分享几则制冷设备更新改造和回收利用的成功案例:
1. 沃尔玛:制冷剂升级引领低碳转型:沃尔玛中国积极投身节能减排行动,旗下3家山姆会员商店入选2023年度连锁企业“绿色低碳示范店案例” 。在制冷设备改造方面,举措极具代表性。一方面,自2022年底起,新开设的7家山姆会员商店引入“极低碳”二氧化碳(CO?)跨临界制冷系统。该系统服务于门店终端的步入式冷库、冷藏冷冻展示柜,以及后仓及加工间的所有冷冻冷藏设备。CO?制冷剂作为自然制冷剂,温室效应潜能值极低(GWP=1),几乎不产生碳排放,相较商超传统制冷剂设备,单店年均可减碳约1900吨。同时,系统在热回收再利用上表现突出,制冷过程产生的热量经水循环回收,可用于门店加工间食品解冻及员工生活用热水,以山姆深圳前海店为例,每年预计节省9万度电。另一方面,针对既有门店,沃尔玛将常用的R404A制冷剂逐步替换为更低碳环保的霍尼韦尔Solstice? N40(R448A)制冷剂。此过程无需更换现行系统或设备,R448A的温室效应潜能值(GWP)为1273 ,较R404A碳排放下降近70%,还能将商用制冷系统能效提高5%-10% 。目前,已有26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门店完成R448A制冷剂升级替换,新建云仓也将全面采用。
2. 浙江信汇新材料:制冷系统改造赋能全流程节能:浙江信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丁基橡胶生产,2022年起实施“丁基橡胶生产工艺全流程绿色节能改造”项目,总投资6507.6万元。其中在制冷系统升级上,运用先进流程模拟软件与夹点分析技术,优化原料装置精制单元进料方式,降低单位产品蒸汽消耗。以国际先进实时数据库为依托,借助工艺模拟、设备设计、流场模拟等工业软件,对聚合釜运行模式和复迭制冷系统进行升级。通过优化聚合釜运行工艺和制冷系统设计,不仅提升了丁基橡胶聚合釜运行周期和单体转化率,还显著提高了制冷系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装置能耗。此外,公司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成立节能管理小组并开展ISO 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搭建能源管理中心,梳理全厂蒸汽网络,进行蒸汽平衡,充分利用能量耦合,回收共沸精馏余热、RTO尾气余热等低品位余热,改造蒸汽驱动压缩机为背压,蒸汽能源利用率大幅提升 。项目实施后成效显著,后处理脱挥工段采用循环风技术,降低脱挥系统风量,通过建设视觉分析检测系统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双提升,后处理单线产能提升100%,蒸汽消耗降低64% 。
3. 中再资环:规范拆解流程推动制冷设备回收利用:中再资源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专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处理,旗下有11家废家电拆解企业,年资质处理能力达3578万台。在制冷设备回收利用方面,公司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拆解处理专业水平。例如第五届大赛设置了空调外机拆解等8个实操比赛项目,以及理论考试,全面考察选手专业技能和环保意识。比赛中,选手们熟练拆解空调外机,将其分解为塑料、铁、铜等可再生资源。通过这样的方式,公司培养了一批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规范了制冷设备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拆解流程,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
4. 蔡甸区再生资源公司:创新模式实现制冷设备回收新突破**:蔡甸区再生资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两新”政策,与武汉收麦家电公司合作成立蔡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公司以高端家用电器的拆解、回收、维修、安装、再利用为主营业务,新增废旧制冷设备回收项目。采用“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运营模式,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打造“再生链”线上平台,推动蔡甸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两网融合” 。这种创新模式拓宽了制冷设备回收渠道,提高回收效率,促进区域内制冷设备回收利用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