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冷藏不仅关乎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更是现代物流体系与食品安全保障的关键一环。然而,市场的高速扩张与技术的迭代升级,也暴露出行业发展中的诸多痛点与挑战。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围,如何为不同领域提供精准的制冷解决方案,如何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进?2025年中国制冷展,制冷快报、《制冷商情》记者采访到格力冷链事业群销售总监杨骅,看格力有何高招?
一、冰火交织:冷链市场的机遇与暗礁
2025年上半年的冷冻冷藏市场,堪称“热浪”与“寒潮”并存的战场。居民对高品质冷冻食品需求大增——冷冻肉类稳坐需求榜首,冷冻海鲜、蔬果等品类也以年均30%的增速抢占市场。中央一号文件掷地有声,将冷链配送网络向乡镇延伸,瞬间激活了农村市场的千亿级潜力;生鲜电商“次日达”的承诺、医药冷链“零温差”的严苛标准,更成为推动行业狂奔的核心引擎。
然而,繁荣表象下,竞争的硝烟愈发浓烈。格力冷链事业群销售总监杨骅表示:“国际品牌凭借百年技术沉淀与品牌溢价,牢牢占据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则以‘中国速度’突围,通过技术迭代和成本控制分羹市场。更有企业剑走偏锋,专攻高端食材、鲜花冷链等细分赛道,以差异化服务撕开竞争缺口。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技术、成本与服务缺一不可,稍有不慎便会被浪潮吞噬。”
展望下半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经济刺激计划加码,冷链市场看似一片坦途。但产能过剩、区域失衡等老问题尚未解决,智能化转型的新挑战又接踵而至,行业亟需一场彻底的技术革命。
二、痛点突围:格力如何破解行业“堰塞湖”
深入冷链物流市场,尤其是中大型冷库建设,如同踏入布满荆棘的丛林。建设端,沿海城市冷库扎堆却空置率超30%,中西部偏远地区却“一库难求”,农产品滞销与资源浪费并存;设计环节乱象丛生,无证施工、自动化缺失、能效粗放等问题频发,安全隐患与高额能耗成为企业“心腹大患”;售后网络更是“断点”不断,偏远地区设备故障无人修、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让用户陷入“叫天天不应”的困境。
格力冷冻螺杆压缩机的出现,恰似一柄利刃,精准劈开行业困局。技术层面,独创的转子型线设计、智能油路系统与补气增焓技术,让能效提升30%的同时,运行稳定性达到军工级标准;质控环节,全检制度与国家实验室认证双管齐下,每一台压缩机都历经严苛“体检”;服务体系更是堪称行业标杆——从售前定制化方案设计,到售后3万+网点24小时响应,真正实现“全生命周期护航”。
格力冷链事业群销售总监杨骅介绍,在本次展会上,格力的“王炸组合”惊艳全场:变频热氟融霜制冷机组搭配不锈钢冷风机,既能满足医药仓储±0.5℃的极致控温需求,又能抵御食品加工车间的强腐蚀环境;单机双极螺杆机组更是直击低温速冻痛点,以简化系统结构和提升能效50%的实力,改写行业标准。
三、智领未来:格力的全球布局与技术创新
面对食品加工、医药仓储、冷链物流等不同战场,格力展现出“定制化作战”的强悍实力。格力冷链事业群销售总监杨骅介绍,在食品加工领域,并联螺杆机与智能控制系统组成“节能矩阵”,根据不同生产流程自动调节温区,年节省电费超百万;医药仓储场景中,高精度温控与远程监控系统无缝对接药监局监管平台,让每一粒药品都“住在保险箱”;冷链物流环节,格力不仅提供高效制冷设备,更化身“规划师”,从冷库选址到运维管理全程介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此外,当行业迈向智能化深水区,格力早已提前落子。在螺杆压缩机智能化升级上,搭载AI算法的选型软件可30秒生成最优方案,智能控制系统实现故障预判与自动调节,三级售后体系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将“被动维修”变为“主动养护”。数据显示,格力设备平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使用寿命延长40%,真正实现“用得省心,管得省力”。
展望未来,格力更是锚定三大战略方向:一是深耕低碳技术,研发更环保高效的制冷剂与节能方案;二是加码人工智能,推动压缩机与5G、大数据深度融合,打造全场景智能冷链生态;三是布局全球化,以技术输出与标准制定,让“中国智造”站上世界冷链舞台中央。正如格力研发负责人所言:“我们不仅要做设备供应商,更要成为冷链行业的变革推动者。”
在这场冷链行业的变革浪潮中,格力冷冻螺杆压缩机既是破局者,更是领航者。从解决当下痛点到布局未来赛道,格力正用科技与匠心,为冷链行业注入持续狂飙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