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制冷行业,湖南
盟德立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盟德立”)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以其卓越的产品品质和不断创新的研发能力,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而在这背后,有一位默默耕耘、引领企业前行的领航者——总经理康剑辉先生。近日,我们有幸对康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人物专访,探寻他选择制冷行业的初心、创业路上的关键转折点,以及他对行业发展的独到见解。
初心与抉择 偶然中的必然
早年,康剑辉从事的工作与制冷相关,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制冷行业有了初步认识。经过多年在行业内的沉淀,他敏锐地察觉到制冷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广阔。于是,他毅然决定投身制冷行业。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但作为湖南本土企业家,康总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康总强调,“湖湘文化里的‘三得精神’——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早已融入了我们的基因。” 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康总努力开拓市场。那时,为了开发客户,无论酷暑寒冬,他都亲自外出跑业务,挨家挨户地进行拜访。在40度的高温下,他也未曾退缩,正是这份坚持,让他逐渐打开了市场局面,赢得了一些客户的认可。
从贸易代理到技术研发的跨越
回顾盟德立从创立至今的发展历程,康总感慨万千。“我们从贸易代理起步,逐渐发展到简易的组装,再到自主机组的研发和生产。”他说,“每一步都凝聚着团队的心血和汗水。”然而,最让他难忘的还是技术的升级。
湖南并非制冷行业技术储备的强省,前期在人才引进上遇到了巨大挑战。“大部分的制冷行业技术人才都在江浙沪、沿海、北方地区,湖南内陆城市想要引进技术人才、进行技术的革新,难上加难。”康总坦言。但正是这份挑战,激发了他和团队的斗志。他们通过各渠道、资源以及不懈努力,终于突破了技术瓶颈,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8 年,盟德立积累了一定技术经验和市场口碑后,建设了自营品牌 “盟德立”,并实现机组生产多样化,自主生产了户外型静音高效箱式机组、螺杆机组等多种产品,所用压缩机和配件均来自知名品牌。到了 2020 年,盟德立迎来新机遇,与意大利都凌签订湖南总代理,并凭借高质量产品进入湖南农机补贴项目,业绩开始不断增长,品牌也得到飞速发展。”
湖南特色下的机遇与局限
湖南的地域特色也对盟德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康总表示,“国家持续加码的农产品补贴政策,正在重塑湖南冷链格局。”作为农业大省,湖南直接带动了各农业产地预冷库的刚性需求,为制冷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湖南制冷产业链仍存在三大短板:精密加工能力缺失、核心部件依赖外购、专业人才断层。这些短板对制冷品牌的发展构成了局限性。
如何才能克服困难,抓住发展机遇呢?康总给出的答案是:质量与服务!
“我们不断给客户群体提供技术的培训和支持,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和售后服务体系。”康总介绍道,“这让我们客户群体能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认知,不断改变观念。”
在产品研发方面,盟德立致力于研发高能效产品,使客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更稳定、安全的服务,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在产品设计中,盟德立增加技术投入,确保产品品质,优化供应链,提高产品性价比。 “环保是未来的大趋势,智能化则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康总透露,“盟德立也在积极研发环保型制冷设备,推动产品的智能化升级。2023年公司自主研发了智能热氟化霜机组,2024年生产线投入,产品开始投入市场。”
团队与文化:奋斗者为本,共同式生长
在团队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康总最看重的是“奋斗者为本”的价值创造观、“共同式生长”的组织协同观,以及提升自我、成长自我及挑战自我的思想。“我们希望每一个团队成员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人,而是大家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与公司共同成长和进步。”他说。 为此,盟德立通过组织体系的建设,为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都设置了多个晋升渠道,让员工在这个平台上更好地发展自己。
对于想进入制冷行业的年轻人,康总也给出了中肯的建议。“目前的国家经济环境、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对年轻人来说创业是非常困难的。”他说,“如果还想进入这个行业,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做好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康总建议年轻人现阶段可以先提升自己的思维和能力,改变工作态度,先跟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共同成长,“先在平台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再找准时间进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