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间,R32作为第三代制冷剂的代表,价格出现了显著上涨。2023年,国内R32市场均价约为14711元/吨,而到了 2025年7月8日,其价格已飙升至5.30万元/吨。这一价格走势背后有着复杂且多方面的驱动因素。
一、供给端收缩
(一)配额政策影响
根据《基加利修正案》,自2024 年起,我国对第三代制冷剂氢氟碳化物(HFCs)的生产和消费以 2020 - 2022 年均值为基准进行冻结。在此之前,企业为争夺配额,在 2020 - 2022 年间纷纷采用低价策略扩大产能,导致 R32 产能严重过剩,价格长期处于低迷状态。但随着配额争夺的结束,行业从无序竞争转向控量保价,企业开始主动减产,使得供给端大幅收缩。2025 年虽 R32 内用配额有所增加,约为 35 万吨,但实际有效供给受限。像巨化、东岳等头部企业,其产能集中于配额内,且库存已消耗殆尽;众多中小企业因配额不足,难以维持生产,逐步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超 95%,供给弹性极低。
(二)环保监管趋严
R32 的上游原料萤石被列为战略性矿产,国内对其开采配额进行了收紧,加之环保限产等政策影响,萤石价格在 2023 年涨幅超 50%,这直接推高了 R32 的生产成本。同时,R32 生产过程中会伴生大量盐酸,环保政策要求企业必须自建处理装置,这对于中小厂商而言,成本压力剧增,进一步抑制了供给。
二、需求端扩张
(一)空调行业需求强劲
空调领域是 R32 的主要应用方向,占其总需求量的七成左右。近几年,高温天气频繁出现,叠加房地产竣工回暖等因素,空调厂商加速补库存。2024 年,我国空调产量累计达到 2.42 亿台,增长 9.4%。进入 2025 年,国内空调市场受高温天气和政策推动影响,呈现爆发式增长,同时空调出口量也持续增长。像格力、
美的等大品牌空调执行季度订单,对 R32 的采购量巨大。2025 年上半年,国内空调内销排产持续走高,尤其是 5 月和 6 月,排产规模屡创新高,对 R32 的需求呈井喷式增长,直接推动了价格上涨。
(二)新兴市场需求增长
不仅国内市场需求旺盛,印度等新兴市场的需求也开始爆发。这些地区空调渗透率仅 10% 左右,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调的需求潜力巨大,这也带动了对 R32 的需求,全球需求增速预计超 10%。同时,R32 出口市场保持增速,外贸价格逐步拉升,2025 年 1 月出口价格为 4.2 万 - 4.3 万元,正在赶超内贸价格。
(三)新能源领域需求拓展
R32 可用于生产 PVDF(锂电池粘结剂),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的爆发式增长,PVDF 产能扩张,从而带动了对 R32 的间接需求。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为 R32 的需求端注入了新的活力。

?
三、成本推动
(一)原料价格上涨
R32 的核心原料甲烷氯化物(MC),受氯碱行业开工率下降以及海外装置停产等因素影响,2023 年价格涨幅超 80%,成本压力直接传导至 R32。加之萤石价格高企,当前萤石均价 3720 元 / 吨,同比上涨 12%,进一步增加了 R32 的生产成本,约推高成本 3000 元 / 吨。
(二)能源成本上升
制冷剂生产属于高能耗过程,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维持高位,使得企业在生产 R32 时的能源成本不断增加,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促使企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维持运营。
四、市场情绪助推
(一)贸易商囤货惜售
在配额政策明确以及涨价预期强化的背景下,贸易商预判 R32 价格将持续上涨,纷纷加大囤货力度,导致市场上可流通的货源紧张局面加剧,进一步推动了价格的上涨。
(二)涨价共识形成
行业内普遍预期,在 2024 年配额冻结后,R32 的供需缺口将持续扩大,价格进入上行周期。这种长期涨价的共识不仅影响了贸易商的囤货行为,也使得下游企业在采购时更倾向于提前锁定货源和价格,进一步助推了市场价格的上涨。
综上所述,在供给端收缩、需求端扩张、成本推动以及市场情绪助推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R32 在过去两年间价格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且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若这些因素不发生重大改变,R32 价格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