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商情
制冷商情
制冷人的贴身“智库”
理性采购  就上中国制冷品牌榜!

《中国制冷剂使用现状及替代方向》政策解读报告?

原创  2025-09-12 朗读文章
  一、引言
  制冷剂作为制冷空调系统的关键工质,其使用与替代不仅关乎制冷行业的技术革新,更对全球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随着全球对臭氧层保护及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我国积极响应国际公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制冷剂的使用与替代进行规范和引导。在此背景下,《中国制冷剂使用现状及替代方向》的发布,为行业清晰呈现了我国制冷剂领域的现状及未来走向。本报告将结合该资料,深入解读相关政策,剖析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二、国内外政策背景
  2.1 《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基加利修正案》
  1987 年通过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旨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我国于 1991 年加入,此后积极履行义务,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总量约 62.8 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其中,含氢氯氟烃(HCFCs)作为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物质,我国按要求在 2025 年需至少削减其受控用途生产和使用量基线值的 67.5%,到 2030 年需至少削减基线值 97.5% 。
  2016 年达成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基加利修正案》,则聚焦于氢氟碳化物(HFCs)的管控。HFCs 虽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但其全球升温潜能值(GWP)是二氧化碳的几十甚至上万倍。我国需在 2029 年 1 月 1 日前将 HFCs 受控用途使用量至少削减基线值的 10%,并在后续设定了多个削减节点,如 2035 年削减 30%、2040 年削减 50%、2045 年削减 80% 。
  2.2 国内政策法规
  国内围绕制冷剂使用与替代,出台了一系列细化政策。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 年)》(以下简称《国家方案》),是指导我国未来 6 年制冷剂管控的核心文件。其从源头管控、过程控制、末端治理、进出口管理等多方面做出详细规定。例如,在过程控制中,针对不同行业明确了 HCFCs 淘汰及 HFCs 削减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节点 。
  此外,《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也在不断修订完善,对制冷剂的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处理、再利用和销毁等全流程提出要求,虽部分实施细则有待进一步明确,但为行业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
1
  三、各行业制冷剂使用现状及政策要求
  3.1 家用空调器行业
  在家用空调器行业,我国已形成以 R600a、R32/R410A 为主导的制冷剂使用格局。《国家方案》要求,自 2029 年 1 月 1 日起,禁止生产用于国内销售的充注 GWP 值大于 750 的制冷剂的家用空调(家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除外)。这将加速 R410A(GWP 值约 2088)向 R32(GWP 值约 675)的转化,未来一段时间 R32 有望成为家用空调领域的绝对主导制冷剂 。
  3.2 多联机及单元机行业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方面,目前普遍采用 R410A。《国家方案》规定,自 2027 年 1 月 1 日起,禁止生产以 HCFCs 为制冷剂的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对于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自 2029 年 1 月 1 日起,新生产的额定制冷量或制热量小于等于 12kW 的,禁止充注 GWP 值大于 750 的制冷剂 。
  3.3 冷(热)水机组行业
  冷(热)水机组应用场景多样。在《国家方案》中,针对新生产的其他制冷设备或制冷系统(考虑低温医疗领域替代技术不成熟,蒸发温度 - 50℃以下设备除外),自 2029 年 1 月 1 日起,禁止充注 GWP 值大于 2500 的制冷剂,这将有力推动该行业高 GWP 值制冷剂的淘汰进程 。
  3.4 汽车空调行业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规模扩大,汽车空调 HFCs 消费量增长迅速。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相关方案将汽车纳入 HFCs 管控范畴。目前,汽车行业从第三代制冷剂向第四代制冷剂转变已成趋势,海外已开始使用 R1234yf 替代 R134a,国内虽仅有少量最新款汽车采用 R1234yf,但未来替代步伐将加快 。
  3.5 商业制冷行业?
  商业制冷领域涵盖超市冷柜、冷库等多种设备。政策鼓励该领域使用自然工质制冷剂,如二氧化碳、氨等。在《国家方案》推动下,企业需加快技术升级,采用低 GWP 值制冷剂,以满足环保要求,提升自身竞争力 。
  3.6 工业制冷行业
  工业制冷对制冷剂性能要求高。《国家方案》要求禁止生产或新建、扩建充注 GWP 值大于 2500 制冷剂的其他制冷设备或制冷系统,促使工业制冷企业探索新型制冷剂及制冷技术,如采用自然工质复叠或载冷技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
  3.7 中温热泵和高温热泵行业
  中温热泵和高温热泵在供热领域应用渐广。行业需顺应政策导向,选用低 GWP 值制冷剂,加强技术研发,提升热泵系统能效,在满足供热需求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
  四、政策对制冷剂行业的影响
  4.1 推动制冷剂替代进程
  政策明确的淘汰和削减时间节点,为制冷剂行业指明了替代方向。二代制冷剂 HCFCs 将加速淘汰,三代制冷剂 HFCs 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这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寻找更环保的替代产品。如在汽车空调领域,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正积极研发第四代制冷剂应用技术,推动行业向低 GWP 值制冷剂过渡 。
  4.2 促进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
  政策要求企业采用更环保、高效的制冷剂及制冷技术,倒逼产业升级。企业需更新生产设备、改造检测装备体系,研发新型制冷系统。例如,在冷冻冷藏领域,自然工质二氧化碳和氨复叠或载冷技术得到推广,不仅节能效果显著,还大幅提升了系统安全性 。
  4.3 影响市场竞争格局
  随着政策趋严,合规成本增加,小型、技术落后的企业可能因无法满足要求而被市场淘汰。具备技术研发实力、能够快速适应政策变化的企业将占据优势。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规模效应,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4.4 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制冷剂替代涉及上下游多个产业。政策推动下,制冷剂生产企业与制冷设备制造商、终端用户等需加强合作。设备制造商要根据新制冷剂特性优化产品设计,终端用户要配合设备更新改造,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绿色低碳的产业生态 。
  五、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5.1 挑战
  5.1.1 技术研发难度大
  目前,在多个细分产品领域,还未找到兼具低 GWP、高效、安全、经济等特性的理想制冷剂替代方案。例如,第四代氟制冷剂氢氟烯烃(HFOs)虽被认为是理想的 HFCs 替代品,但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
  5.1.2 回收体系不完善
  我国制冷剂回收工作起步晚,回收率不足 2%。面临政策标准体系不完善、回收渠道分散、回收成本高等问题。大量制冷剂在设备维修和报废环节直接排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加剧环境污染 。
  5.1.3 企业转型成本高
  企业为满足政策要求,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对于一些中小企业而言,转型成本过高,可能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 。
  5.2 应对策略
  5.2.1 加强产学研合作
  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应加强合作,针对制冷剂替代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政府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技术研发,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
  5.2.2 完善回收体系
  政府需完善政策标准体系,明确制冷剂回收标准、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鼓励企业建立规范的回收渠道,通过政策补贴等方式降低回收成本,提高企业参与回收的积极性 。
  5.2.3 提供政策支持
  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政策,减轻企业转型负担。例如,对采用低 GWP 值制冷剂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为企业设备更新提供专项贷款等 。
  六、结论
  我国围绕制冷剂使用与替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紧密贴合国际公约要求,旨在实现环境保护与行业发展的双赢。从各行业制冷剂使用现状及政策要求来看,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期。政策推动下,制冷剂替代进程加速,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成为必然趋势,市场竞争格局也将重塑。尽管行业面临技术研发、回收体系建设、企业转型等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完善回收体系、提供政策支持等策略,行业有望克服困难,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行业的积极响应,我国制冷剂行业将在全球绿色发展浪潮中占据更有利地位,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中国力量。
来源:《制冷商情》 | 编审:贾晓晓
了解制冷剂更多资讯……
点击查看中国制冷行业品牌榜……
打开全文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
中国冷博会11.28-30  中国·长沙

相关文章

                      中国制冷品牌榜
                      地区分类品牌榜
                      我要宣传 强华客服: 点击拨号 18273191765
                      强华信息 《制冷商情》 | 中国冷博会 | 制冷名录 | 北极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