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商情
制冷商情
制冷人的贴身“智库”
理性采购  就上中国制冷品牌榜!

2025冷年中国家用空调高增长是幻象?

  2025-10-15 朗读文章
  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5冷年,中国家用空调行业以产销双破峰值的成绩单收官——产量突破2.09亿台、销量达2.11亿台,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3.5%。但剥开数据外衣,行业实则深陷“高增长幻象”:以旧换新政策撬动的需求透支、海外关税波动下的订单转移、产能过剩与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共同勾勒出一幅繁荣与隐忧并存的图景。
  当政策刺激边际效应递减、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中国空调行业的增长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
  宏观博弈:意外高温带来短期红利,国补政策难掩内需疲软
  2025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服务业占比突破5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7%)跑赢CPI(-0.1%),但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在88左右低位震荡,2022年断崖式下跌后,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收缩已成为内需不足的核心症结。看似稳健的经济基本面却难掩消费的结构性失血。空调作为改善型消费代表,市场增长高度依赖政策与气候的双重刺激,而非消费能力的内生提升。
  以旧换新政策堪称“缓冲垫”而非“发动机”。2025年,全国30余省市延续或扩容补贴范围,湖北将补贴品类从8类扩至12类、云南新增扫地机器人等13类适配产品,一级能效空调单台最高2000元的补贴确实撬动了1.11亿台内销规模。但政策拉动的多为存量替换需求,2025冷年一级能效产品占比从55%跃升至80%,本质是“提前消耗未来换机需求”,而非创造新增量。
  气候因素是今年空调市场的意外变量。2025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达22.3℃,与2024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最高,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4℃,57个国家站日最高温突破历史极值。极端高温直接刺激北方市场爆发——东北以24.1%的增速领跑全国,河北、山西增速超9%,而华南因台风多雨拖累表现不佳,暴露出空调行业“靠天吃饭”的脆弱性。这种气候红利不可持续,一旦回归常态,市场将直面需求真空。
  房地产仍处于深度调整区间。2025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滑3.5%,开发投资增速下降11.2%,竣工面积下滑14.8%。尽管“以旧换新”部分对冲了新房需求不足,但空调“一户多机”的属性仍高度依赖住房存量盘活,当前,二手房交易回暖缓慢、保障房建设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意味着行业长期增长缺乏地产端的有效支撑。
  市场分化:国内“南北温差”,出口“攻守失衡”
  受异常天气影响,2025冷年国内空调市场呈现鲜明的南北“温差”:华东、华南等传统主力市场增速放缓,增长率均低于行业均值;而华北、东北、西北等传统低保有量区域爆发,华北增速超7%,东北因极端高温实现24.1%的爆发式增长。
  这种分化本质是“渗透率剪刀差”——全国空调平均百户拥有量150.6台,北方地区相对较低,青海、甘肃、西藏、黑龙江等省市空调百户拥有量不足20台,增长空间很大,但受限于收入水平与消费习惯,难以支撑行业长期快速增长。 
  此外在国补政策影响下,国内市场企业布局差异和渠道变革进一步加速了“马太效应”。当前线上渠道占比提升至29.6%,抖音、拼多多等新型电商成为增量主力,渠道变革下,“线上抓流量、线下做体验”的融合模式成为主流,固守传统渠道的企业正逐步被边缘化。
  出口市场则陷入攻守失衡。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5冷年家用空调外销9929万台,同比增长16.7%,但结构矛盾突出:欧洲市场因补库与高温实现40%增速,俄罗斯、沙特等新兴市场表现亮眼;而北美市场受关税政策扰动,对美出口同比下滑17%,美国本土轻商产能复苏直接挤压中国企业份额。
  更严峻的是,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区凭借低关税分流订单,中国空调的成本优势正被关税壁垒稀释。2025年8月泰国空调出口美国关税已下调至19%,远低于中国对美出口关税,部分企业已开始将产能转移至泰国等更低成本地区。
  品牌竞争:从“规模争霸”到“价值突围”,行业进入多维角力时代
  当下空调行业的竞争重心已从同质化的 “规模争霸”,全面转向差异化的 “价值突围”,正式迈入多维角力时代。头部品牌率先明晰突围路径,新玩家持续注入全新竞争逻辑,共同推动行业竞争维度不断丰富。
  头部品牌的差异化路径已清晰,不再是“规模争霸”的同质化竞争,而是“价值深耕”的错位突围。
  美的布局全场景,不仅靠华凌抢占中低端性价比市场,美的主品牌聚焦复合功能产品,还通过COLMO高端线切入万元级市场。产业在线发布的《中国家用空调国内销售细分品牌季度研究报告》显示,2025上半年,COLMO空调内销量同比增长36.4%。格力深耕“核心技术壁垒”,试图靠技术溢价对冲渠道短板,同时发力低端品牌,围剿低端市场。海尔的差异化聚集“全球化+场景化”,泰国春武里工业园投产后,东南亚本地化产能突破600万套,同时在国内推 “智慧社区空气方案”,空调与全屋家电联动控能,靠场景粘性巩固北方市场份额。
1
  在头部品牌之外,新玩家的入局也彻底重构了行业竞争逻辑。
  小米以“全面to C+生态化布局”为核心,早期依靠长虹、TCL等代工生产空调,主打高性价比、智能互联,直接倒逼传统品牌中端机型降价15%-20%。其核心竞争力并非硬件本身,而是“生态联动”与“to C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引发价格层面的变革,更推动行业从“渠道驱动”转向“用户驱动”,加速线上渠道与智能化普及,据《中国家用空调国内销售细分品牌季度研究报告》统计,2025上半年小米空调内销量近600万台,同比增长54.5%,势头强劲。
  追觅、华为等非传统家电玩家则凭借跨界优势打开细分市场缺口。华为不做自有品牌空调,而是以鸿蒙智联系统赋能第三方厂商推出华为智选空调,靠生态溢价抢占中高端市场;追觅从清洁电器跨界而来,依托细分功能与生态协同实现品牌破局。
  这些新玩家 “不拼产能拼生态,不抢规模抢场景” 的策略,进一步挤压了传统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
  随着各类玩家的布局深化,空调行业的品牌矩阵格局逐渐清晰。产业在线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均价>4500元的品牌占比为1.4%,除了美的COLMO、海尔卡萨帝等品牌,美博推出的高端品牌美邦也崭露头角,试图在头部垄断中撕开高端缺口;中端市场是美的、格力、海尔的主战场,也是小米、奥克斯等众多品牌的争夺地,价格集中在 2500-4500 元,靠节能、基础智能吸引主流消费群体;低端市场则由晶弘、aufit、美博等品牌占据。
  这种矩阵格局下,头部品牌靠子品牌覆盖全价位,中小品牌靠单一定位生存,行业“马太效应”加剧,但细分市场仍有新机会。
  未来破局之道:告别规模依赖,拥抱价值深耕
  产业在线预测,未来行业将告别高增长幻象,进入“总量平台期+结构优化期”,2026冷年家用空调产销增速将分别降至0.2%和0.5%,内销作为支撑大盘发展的“承重墙”将维持小幅增长,出口受到高基数回调以及海外高库存影响,同比下滑2.8%。
  政策刺激边际效应递减、海外关税不确定性、库存高企,将成为行业面临的三大核心挑战。
  面对困局,产业在线认为破局之道在于“三大转向”:
  其一,从“政策依赖”转向“技术驱动”。以旧换新政策无法长期持续,企业需在新型冷媒、AI空调芯片、光伏直驱等技术方面突破,产品创新将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的核心。
  其二,从“全球销售”转向“全球制造”。面对关税壁垒,单纯的出口贸易已难以为继,在东南亚、非洲等区域建立本地化产能,是应对供应链脱钩的关键举措。
  其三,从“产品思维”转向“场景思维”。空调已从“温控设备”进化为“空气生态中枢”,场景化创新将打开产品的价值天花板。
  总之,2025冷年中国空调行业的超预期增长,本质是政策与气候短期刺激的结果。当这些红利褪去,行业将直面“大而不强”的核心矛盾。未来,唯有告别规模依赖,深耕技术、聚焦细分、布局全球,才能在“后高增长时代”实现真正的破局。
来源:产业在线 | 编审:贾晓晓
了解空调更多资讯……
点击查看中国制冷行业品牌榜……
打开全文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
中国冷博会11.28-30  中国·长沙

相关文章

                      中国制冷品牌榜
                      地区分类品牌榜
                      我要宣传 强华客服: 点击拨号 18273191765
                      强华信息 《制冷商情》 | 中国冷博会 | 制冷名录 | 北极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