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福海扬帆 渔获满舱”2025年福建省开海文化活动在漳州市东山县举办,一艘艘渔船披彩而待,“招财进宝”“一帆风顺”“财源广进”等吉语在船上熠熠生辉,承载着渔民对丰收的期盼。
作为中国渔业大省,福建拥有绵长的海岸线与丰富的水产资源,每年千万吨级的渔获产量,对低温存储、冷链运输提出了刚性需求;而开海季带来的 “鲜货潮”,更直接推动冷库建设从沿海向内陆延伸,从传统存储向智能化、规模化升级。
今天,《制冷商情》便聚焦这片被 “海洋滋养” 的市场,带您探寻福建制冷市场发展。
一、福建制冷市场区位优势: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东与台湾省隔海相望,北连浙江,西邻江西,南接广东,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冷库发展带来了诸多便利。
从海运方面来看,福建拥有众多优良港口,如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等。厦门港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集装箱枢纽港,航线覆盖全球主要港口,年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福州港的江阴港区、马尾港区等,在冷链物流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港口能够便捷地将国内外的冷链产品运输至福建,为冷库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同时也便于福建的冷链产品运往世界各地。例如,马尾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对台直航码头,现有生产性泊位 24 个,其中万吨级泊位 13 个,航运直达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香港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远洋捕捞的渔获可以通过马尾港快速上岸,进入冷库进行加工和储存。
在陆运方面,福建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运输网络。沈海高速、京台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省,铁路方面有温福铁路、福厦铁路等,连接了省内主要城市以及与周边省份的交通往来。这使得冷链产品在省内的运输配送更加高效,能够快速将冷库中的产品运输至各地的市场、商超、餐饮企业等终端客户手中。例如,位于石狮祥芝中心渔港的进兴物流,通过公路运输,将新鲜的渔获运往全省乃至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