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商情
制冷商情
制冷人的贴身“智库”
理性采购  就上中国制冷品牌榜!

2025年上半年中国热泵市场综合分析报告

原创 贾晓晓 2025-10-16 朗读文章
  一、市场整体规模与销售数据
  2025年上半年,中国热泵市场呈现出阶段性调整的态势,整体规模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据产业在线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空气源热泵(不含热风机、天氟地水以及烘干)销售额同比下降4.62%。这一下滑趋势主要受到政策红利衰退和市场需求阶段性饱和的影响。过去几年,在“煤改电”等政策推动下,热泵市场经历了快速增长,部分地区市场需求已逐渐趋于饱和。同时,随着政策补贴的退坡,消费者购买意愿和市场增长动力受到一定抑制。
  从细分领域来看,家用热泵市场销售额下降较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新屋开工率和销售量下滑,导致对家用热泵配套需求减少。而商用热泵市场虽然也面临挑战,但凭借在酒店、学校、医院等领域持续的改造需求,下滑幅度相对较小。出口方面,尽管欧洲市场对热泵需求整体仍在增长,但2025年上半年中国热泵出口面临着运输成本上升、贸易壁垒增加等问题,部分品类出口量出现波动。例如,热泵干衣机出口在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2.9%。 
  二、市场增长驱动因素与挑战
  (一)主要增长驱动
  1. 政策支持:国务院要求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这将有力推动热泵系统在建筑领域的普及。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公共建筑、居民住宅中使用热泵技术,如一些地区对采用热泵供暖制冷的项目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2. 能效优势:现代热泵技术不断升级,能效比(COP)可达4.0以上,相较于传统电加热设备节能60%-75%。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热泵的节能特性使其运营成本优势凸显,无论是家庭用户还是商业用户,长期使用热泵可显著降低能源费用支出,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热泵产品。
  3. 应用拓展:热泵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供暖、热水供应,逐渐向工业余热回收、农业烘干、泳池加热等领域延伸。在工业领域,热泵可回收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热,用于工艺加热或建筑物供暖,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降低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在农业领域,热泵烘干技术可有效提高农产品烘干质量,减少因自然晾晒造成的损失,且能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
  4. 出口机会:欧洲市场由于能源结构转型需求,对热泵的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热泵出口量同比增长97%,欧洲是主要出口目的地之一。欧洲部分国家为应对能源危机和实现碳减排目标,对使用热泵等清洁能源设备给予高额补贴,刺激了当地市场需求,为中国热泵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出口空间。 
  (二)面临的主要挑战
  1. 政策红利减弱:尽管国家层面有推动热泵发展的政策导向,但落实到具体补贴政策时,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纳入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的省份有限,且单件最高2000元的补贴对于价格较高的热泵产品刺激作用有限。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及中低收入群体,热泵产品相对较高的售价仍是阻碍其购买的重要因素。
  2. 技术瓶颈:在极寒环境下(-35℃以下),热泵运行效率仍需提升。低温会导致热泵制热能力下降、耗电量增加,甚至出现设备故障。虽然部分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如采用喷气增焓技术、优化制冷剂等方式提升了热泵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但整体而言,在极端寒冷地区,热泵的稳定性和高效运行仍面临挑战。
  3. 价格门槛:热泵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在农村地区,一套普通的家用热泵设备售价超过1万元,即便有一定补贴,对于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村消费者来说,一次性投入成本依然较高,影响了产品在农村市场的普及速度。此外,热泵系统的安装、维护成本也相对较高,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4. 出口波动:国际市场形势复杂多变,2025年上半年热泵干衣机出口同比下降2.9%,反映出国际市场的调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对中国热泵产品设置关税壁垒、技术标准壁垒等,增加了出口难度。同时,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也对热泵出口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 
1
  三、政策影响与市场动态
  (一)国家政策导向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推动热泵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热泵技术与光伏、风电等并列为6大清洁能源技术,并提出目标,到2035年全球热泵装机达263-347GW(2023年为111GW)。在建筑领域,鼓励新建建筑优先采用热泵供暖制冷系统;在工业领域,推广热泵在余热回收、工艺加热等方面的应用;在农业领域,支持热泵用于农产品烘干、畜禽舍温控等;在交通领域,探索热泵在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二)区域市场动态
  1. 北方市场:河北、辽宁等9省将热泵纳入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范畴,但补贴品类和补贴力度有限。北方市场是传统的供暖需求区域,虽然“煤改电”项目减少,但在清洁取暖政策持续推动下,仍有部分存量市场的更新需求以及新增建筑的配套需求。不过,由于前期“煤改电”项目的集中实施,部分地区市场已接近饱和,市场增长动力不足。
  2. 南方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南方地区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推动了热泵在供暖、热水、制冷等方面的应用。但目前南方市场消费者对热泵的认知度仍需提高,市场推广成本较高。同时,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对热泵的制冷性能和除湿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要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升级。
  3. 国际市场:美国市场在2024年4月-2025年3月期间,热泵销量首次超过燃气炉28%,显示出美国市场对热泵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欧洲市场虽整体需求仍在增长,但部分国家由于经济形势、补贴政策调整等原因,市场需求出现波动。新兴市场如东南亚、南美洲等,对热泵的潜在需求较大,但市场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尚需时日。 
  四、未来发展趋势
  (一)技术升级
  未来热泵将朝着高效化(COP>4.5)、变频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研发新型压缩机、优化热交换器设计、采用智能控制系统等手段,进一步提高热泵的能效比,降低能耗。变频技术可使热泵根据实际负荷需求自动调节输出功率,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和舒适性;智能化技术则实现了远程控制、故障诊断、智能节能模式等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二)场景深化
  热泵应用将从单一的采暖、热水场景向“多能互补”系统演进。例如,与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结合,形成复合能源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在建筑领域,热泵可与新风系统、智能家居系统集成,打造舒适、健康、节能的室内环境;在工业领域,根据不同工艺流程需求,定制化开发热泵应用解决方案,实现工业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
  (三)出口复苏
  随着欧洲市场对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计2025年下半年及未来一段时间,欧洲对热泵的需求将恢复性增长。中国热泵企业在技术、成本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将继续拓展国际市场。同时,企业需关注国际市场动态,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加强本地化服务,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四)服务创新
  服务将成为热泵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将延长保修期,如推出10年包修服务,增强消费者信心;完善售后网络,提高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和质量,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此外,还将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前期的方案设计、中期的安装调试、后期的维护保养等一站式服务,提升用户满意度。
  总体而言,2025年上半年中国热泵市场处于调整转型期,短期增速放缓但长期增长逻辑未变。随着技术突破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2025年下半年市场将逐步企稳回升。 
来源:《制冷商情》 | 编审:贾晓晓
了解热泵更多资讯……
点击查看中国制冷行业品牌榜……
打开全文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
中国冷博会11.28-30  中国·长沙

相关文章

                      中国制冷品牌榜
                      地区分类品牌榜
                      我要宣传 强华客服: 点击拨号 18273191765
                      强华信息 《制冷商情》 | 中国冷博会 | 制冷名录 | 北极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