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制冷剂因不含氯原子、不破坏臭氧层,且制冷效率适配当前主流设备,自 2010 年起逐步替代二代制冷剂,成为 2025 年市场的核心品类。根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数据,2025 年我国 HFCs 制冷剂产量占比超过 85%,其中 R32、R134a、R125 三大品种贡献了 90% 以上的 HFCs 市场份额,各品种因应用场景差异呈现不同发展态势。
1.R32: “一枝独秀”,双需求驱动增长
R32(二氟甲烷)凭借 GWP 值(675)低于 R410A(2088)、制冷能效比高(比 R410A 高约 5%-8%)、单位体积制冷量高的优势,成为家用空调制冷剂的首选。从下游应用来看,2024 年我国家用空调市场中 R32 机型占比已达 78.6%,2025 年 1-9 月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 83.2%,
美的、格力、海尔等头部空调企业的主流机型均已切换为 R32 配方。
配额方面,根据《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及生态环境部发布的 HFCs 配额分配方案,2025 年我国 R32 总配额为 28.3 万吨,占 HFCs 总配额(约 65 万吨)的 43.5%,是配额量最大的单一 HFCs 品种。从产能分布看,巨化股份拥有 8 万吨 / 年 R32 产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分别拥有 6 万吨 / 年、4 万吨 / 年产能,头部企业占据约 70% 的产能份额。
需求端呈现 “双轮驱动” 特征:一方面,2025 年 1-9 月全国空调产量达 21657.1 万台,同比增长 4.4%,其中内销 12890 万台、出口 8767.1 万台,内销与出口的双重增长直接拉动 R32 需求;另一方面,R32 作为生产 PVDF(聚偏氟乙烯)的关键原料,2025 年国内 PVDF 产能扩张至 35 万吨 / 年,需求增速超 30%,进一步消耗 R32 配额。据行业测算,2025 年 R32 实际需求量约 26.8 万吨,配额利用率达 94.7%,市场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2.R134a:需求回暖,货源紧张推升价格
R134a(1,1,1,2 - 四氟乙烷)主要应用于汽车空调、商用冷水机组及冰箱冷柜领域,其 2025 年配额为 15.6 万吨,占 HFCs 总配额的 24%。从产能来看,国内 R134a 有效产能约 22 万吨 / 年,但受配额限制,2025 年实际开工率仅为 68%,低于 2024 年的 75%。
需求端的核心增长点来自汽车行业:2025 年 1-9 月,我国汽车产量达 2586.3 万辆,同比增长 1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 1023.5 万辆,同比增长 28.7%。尽管新能源汽车空调逐步向 CO?(R744)等天然制冷剂转型,但传统燃油车及混动车型仍以 R134a 为主,2025 年汽车空调领域对 R134a 的需求约 8.2 万吨,同比增长 11.5%。此外,商用冷水机组领域需求约 5.3 万吨,同比增长 3.2%。
供给端方面,2025 年二季度起,部分企业因配额消耗过快降低 R134a 开工率,导致市场可流通货源减少。截至 2025 年 9 月底,国内 R134a 市场报价为 18500 元 / 吨,较二季度初上涨 12.8%,环比 2024 年同期上涨 8.5%,价格中枢持续上移。
3.R125:混合制冷剂核心组分,配额依赖度高
R125(五氟乙烷)自身制冷性能有限,主要用于与 R32、R134a 复配成 R410A、R407C 等混合制冷剂,广泛应用于商用空调、工业制冷设备。2025 年我国 R125 配额为 12.8 万吨,占 HFCs 总配额的 19.7%,其产能与 R32 存在一定协同性,多数企业采用 “R32+R125” 联产工艺。
2025 年,国内商用空调产量达 1860 万台,同比增长 6.1%,工业制冷设备需求同比增长 5.8%,带动 R410A 等混合制冷剂需求增长 10.2%,进而拉动 R125 需求。据统计,2025 年 R125 实际消费量约 11.9 万吨,配额利用率达 93%。由于 R125 生产工艺复杂、纯度要求高(需达到 99.99% 以上),国内仅有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东岳集团等 6 家企业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行业供给集中度高于 R32,市场竞争相对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