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给端:配额刚性约束成核心逻辑,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2025 年制冷剂市场供给端的核心特征是 “配额管控强化 + 产能结构优化”,政策驱动下行业供给呈现刚性收缩,资源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
1.配额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二代、三代制冷剂供给受限
我国对制冷剂的配额管理已形成成熟体系:对于二代制冷剂 R22,按照《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逐年削减配额,2025 年配额较 2020 年削减超 60%,且未来削减节奏将进一步加快;对于三代制冷剂 HFCs,自 2024 年起实施 “基准量管控”,以 2020-2022 年平均使用量为基准,2024-2028 年配额不再增长,2029 年起启动 10% 削减,2035 年削减至基准量的 60%。
配额管控直接限制了制冷剂的供给规模:2025 年我国制冷剂总配额约 74 万吨,较 2024 年减少 3.2 万吨,降幅 4.1%。其中,二代制冷剂配额减少 1.8 万吨,三代制冷剂配额减少 1.4 万吨。由于配额具有稀缺性且不可转让(目前仅允许集团内调剂),拥有配额的企业成为市场供给的核心主体,无配额或配额不足的中小企业逐步退出生产环节。
2.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头部企业掌控核心资源
在配额管控与成本压力双重作用下,制冷剂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从 CR4(行业前四名企业市场份额)来看,2025 年我国制冷剂行业 CR4 达 75%,较 2020 年的 58% 提升 17 个百分点。其中,巨化股份凭借 18 万吨 HFCs 配额(占全国 27.7%)、8 万吨 R32 产能,成为行业龙头,2025 年市场份额达 32%;三美股份、东岳集团、永和股份分别以 15%、14%、14% 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四家企业合计掌控全国 70% 以上的 HFCs 配额和 65% 的产能。
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体现在配额上,还在于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以 R32 为例,巨化股份单吨生产成本约 8500 元,较中小企业低 1200-1500 元,在价格竞争中具备更强的韧性。此外,头部企业还通过一体化布局(如配套萤石、氢氟酸等上游原料)进一步降低成本,巩固市场地位。
(二)需求端:下游行业稳增 + 海外需求放量,支撑市场韧性
2025 年制冷剂需求端呈现 “国内稳增、海外放量” 的特征,下游家电、汽车行业的增长及海外市场的拓展,为制冷剂需求提供了坚实支撑。
1.国内下游行业:空调、汽车双轮驱动,需求稳步增长
?家电行业:2025 年 1-9 月,我国空调产量 21657.1 万台,同比增长 4.4%,其中内销增长主要受益于 “以旧换新” 政策(2025 年空调以旧换新销量达 3500 万台,同比增长 28%),出口增长则受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需求拉动。冰箱产量 7850 万台,同比增长 2.1%,冷柜产量 2680 万台,同比增长 5.3%,冷链物流的发展推动制冷设备需求增长,进而拉动 R134a、R600a(异丁烷)等制冷剂需求。
汽车行业:2025 年 1-9 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 2586.3 万辆、2542.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3.3%、12.9%,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 1023.5 万辆、987.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8.7%、26.5%。传统燃油车空调仍以 R134a 为主,新能源汽车空调虽逐步向 R1234yf、CO?转型,但转型速度慢于预期,2025 年汽车行业对 R134a 的需求仍保持两位数增长。
商用及工业领域:2025 年国内商用空调产量 1860 万台,同比增长 6.1%,工业制冷设备需求同比增长 5.8%,主要受数据中心、医药冷链、食品加工等行业发展拉动,带动 R410A、R125 等混合制冷剂需求增长。
2.海外需求:新兴市场成为增长引擎,对冲国内波动
2025 年,我国制冷剂及下游制冷产品的海外需求呈现强劲增长态势,成为需求端的重要支撑。从出口数据来看,2025 年 1-9 月我国空调出口 8767.1 万台,同比增长 7.2%,其中对东南亚出口增长 15.3%、对非洲出口增长 12.8%;汽车出口 586.3 万辆,同比增长 22.5%,对东南亚、南美出口分别增长 30.1%、25.7%。
下游产品出口的增长直接拉动制冷剂出口:2025 年 1-9 月我国 HFCs 制冷剂出口量达 18.5 万吨,同比增长 10.3%,出口金额达 32.6 亿元,同比增长 18.7%。其中,R32 对东南亚出口 5.2 万吨,同比增长 18.5%;R134a 对南美出口 3.8 万吨,同比增长 15.2%。海外需求的增长有效对冲了国内部分领域排产波动的压力,为制冷剂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订单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