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品牌
制冷品牌
制冷人的贴身“智库”
理性采购  就上中国制冷品牌榜!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冷链物流“新棋局”

  2025-03-14 朗读文章
  2025年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简称“报告”)明确提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强化法律、金融、物流等海外综合服务,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等战略部署,为冷链物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剂。
  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国内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冷链物流正从传统基础设施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迁,成为保障民生、服务乡村振兴、支撑国际循环的关键力量。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降成本与强基建双轮驱动
  报告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列为重点任务,冷链物流作为高成本行业,将迎来结构性优化机遇。报告要求完善跨境物流体系与海外仓建设,叠加2024年《“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的网络化布局目标,政策框架已形成“国内提质、国际拓展”的完整链条。
  在政策引领下,冷链物流行业已经取得了多方面的落地成果:
  基础设施网络升级。中央与地方联动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四川、河南等地已经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冷链仓配网络。这些网络不仅提升了冷链物流的效率和覆盖面,还为农产品的上行和工业品的下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以河南为例,该省计划到2025年冷链食品产业链产值达到4000亿元,显示出冷链物流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华鼎冷链通过“三网合一”模式覆盖全国83%的县乡,服务超16万家终端,进一步彰显了冷链物流网络的广度和深度。
  成本优化专项行动。为了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广西、上海等地通过打造物流“一张网”、优化多式联运体系等措施,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和仓储指数。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1月,仓储指数回升至52.5%,冷库出租率达97.6%,这些数字不仅反映了冷链物流行业的高效运行,也体现了成本优化专项行动的积极成效。
  金融工具创新。在金融领域,成都试点的“蓉贸通”供应链金融产品为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了突破资金瓶颈的新途径。此外,多地探索的冷链REITs也为行业注入了长期资本,首单医药仓储物流REIT公众认购倍数高达1192倍,充分显示了市场对冷链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技术革命重塑产业生态
  智能化与绿色化并行突破
  冷链物流的降本增效高度依赖技术创新。报告中提出“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布局”隐含了对技术标准与效率的要求。结合行业实践,AI、物联网与新能源等持续推进,冷链物流向精细化、低碳化转型。
  AI赋能全链条管理。AI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步改变冷链物流的管理方式。广东东莞提出的打造100个“AI+制造”示范场景,其中就涵盖了智慧仓储与物流领域。顺丰同城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来优化配送路径,通过智能算法减少配送时间和成本。京东物流则扩大了自动化分拣与无人车的应用范围,实现了订单响应效率提升30%。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AI技术在提升冷链物流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的巨大潜力。
  新能源冷藏车爆发式增长。中物联冷链委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新能源冷藏车销量同比激增350.8%,这一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政策补贴的推动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新能源冷藏车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降低了冷链运输的运营成本,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发展。
  温区精细化与全程追溯。随着生鲜电商的兴起,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冷链物流行业开始推行温区分级管理,从产地预冷到终端配送实现全链条温控。同时,结合区块链技术构建食品溯源体系,确保食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安全。这种温区精细化与全程追溯的管理方式,不仅提升了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还增强了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行业的信任度。
1
  国际化布局提速
  跨境冷链与海外仓构筑全球竞争力
  报告还提出“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叠加“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冷链物流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构建“双循环”新支点。
  这一趋势不仅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也为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欧班列与陆路贸易崛起。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为冷链物流提供了新的运输通道。以成都为例,依托中欧班列进口的冷链货物量在2024年实现了60%的增长。不仅缩短了货物的运输时间,还降低了物流成本。哈萨克斯坦的肉类产品通过陆路直达我国西部市场,其运输周期较海运缩短了50%,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保鲜度和市场竞争力。中欧班列与陆路贸易的崛起,为冷链物流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海外仓网络扩容。为了提升跨境冷链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纷纷加强海外仓网络的建设。菜鸟完成了美国四大分拨中心的自动化升级,京东则在欧洲布局了超过40个物流项目。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跨境冷链的时效性,还使得货物能够在72小时内快速送达消费者手中。海外仓网络的扩容,不仅增强了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为国际贸易的便利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区域枢纽建设。海南和成都等地积极行动。海南升级了航空冷链设施,并建设了国际邮件与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旨在成为东南亚冷链贸易的枢纽。成都青白江铁路港则吸引了玉湖冷链等企业入驻,致力于打造内陆“港口”功能。这些区域枢纽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冷链物流的集散能力,还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行业整合与生态重构
  集中度提升与差异化竞争并存
  在政策引导与资本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冷链物流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行业洗牌加速,竞争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巩固其市场地位,而中小企业则通过聚焦细分市场和探索创新模式寻求突围之路。
  头部企业扩张。冷链物流行业的头部企业正在加速扩张,通过构建完善的物流网络和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华鼎冷链通过“地网+天网+物网”的综合服务模式,已经为超过1200家品牌提供了优质的冷链物流服务。顺丰同城作为即时物流领域的佼佼者,其2024年利润预增超过100%,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行业集中度正在向TOP10企业倾斜,这些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正在逐步巩固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资本布局多元化。资本在冷链物流行业的布局日益多元化,不仅关注传统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还开始涉足冷链包装、温控技术等细分领域。国家冷链基金和产业资本的加速投资,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跨境收购案例也在增多,中国企业开始积极寻求海外扩张机会,如收购东欧冷库资产等,以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中小企业突围路径。面对头部企业的强势扩张,中小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突围之路。一些区域冷链服务商选择深耕生鲜单品市场,如专注于阳澄湖大闸蟹等特色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通过提供定制化温区管理等手段,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中小企业还与电商平台开展合作,探索“云仓”共享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和成本分摊,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报告为冷链物流行业划定了清晰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政策红利、技术革命与市场需求的三重驱动下,冷链物流不仅是民生保障的“温度计”,更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和全球供应链的“连接器”。
  未来,行业需进一步强化标准建设、突破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并在ESG框架下探索绿色低碳模式,方能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跨越。
来源:中物联冷链委 | 编审:贾晓晓
了解冷库更多资讯……
点击查看中国制冷行业品牌榜……
打开全文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
2025地区制冷展+精英联谊会

相关文章

                      中国制冷品牌榜
                      地区分类品牌榜
                      我要宣传 强华客服: 点击拨号 18273191765
                      强华信息 《制冷商情》 | 中国冷博会 | 制冷名录 | 北极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