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 年,不少消费者惊喜地发现,空调价格降了很多。
激烈的市场竞争
空调行业早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市场饱和度较高。头部品牌为抢占更大市场份额,不惜祭出价格武器。以华凌、米家等为代表的品牌,成为价格战的主力军。华凌神机系列 1.5 匹新一级能效挂机降至 1599 元,还提供十年压缩机保修与智能互联功能;米家巨省电系列以 2281 元均价横扫线上,1.5 匹变频挂机搭载双毫米波雷达,能自动调风。同时,大型家电企业通过子品牌参与低价竞争,既能维持主品牌高端形象,又能凭借 “高配低价” 策略收割下沉市场。在此情形下,中小品牌为求生存,不得不跟进降价,从而导致市场整体价格下滑。
库存压力的倒逼
2025 冷年伊始,全行业库存高达 6000 万套,部分工厂产能利用率不足 50%。为缓解库存压力,厂商大幅降价促销,部分 3 匹柜机价格甚至比往年低 40%,低至 2999 元。某二线品牌经销商透露,即便卖一台亏 200 元,也比货物积压在仓库强。这种为清库存而进行的低价抛售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空调的整体市场价格。
消费需求的变化
当下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发生了显著改变。年轻消费群体逐渐成为市场主力,他们对空调的需求从 “十年耐用” 转变为 “五年够用”。线上市场 3000 元以下机型占比突破 60%,带自清洁、智能感应等 “高端功能” 的渗透率不足 30%。消费者更倾向于为如语音控制等实用功能多花 500 元,却不愿为节能技术买单。这种消费倾向的变化,使得厂商为迎合消费者需求,在产品设计与定价时,更多考虑降低成本以匹配价格,减少对一些 “隐形技术” 的投入,进而促使产品价格下降。
渠道多元化的冲击
随着电商平台的兴起以及各类新兴销售渠道的涌现,渠道变得愈发多元化与分化。线上销售凭借其便捷性与价格透明度,加剧了市场竞争。线上产品价格竞争更为激烈,消费者能够轻松对比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空调的价格。为吸引线上消费者,厂商不得不降低价格。与此同时,渠道下沉虽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但也增加了厂家价格管控的难度。只要对价格管控稍有松懈,价格体系就可能出现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价格的不稳定与下降。
政策因素的影响
国补政策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对市场价格产生了影响。政策实施后,大量消费者受补贴吸引进入市场,市场需求在短期内被迅速放大。众多品牌为争夺这部分新增需求,纷纷采取降价策略,期望借助价格优势获取更多市场份额。在政策推动下,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价格战也随之升级,使得空调价格普遍降低 。
尽管 2025 年空调价格下降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但也应警惕低价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部分产品可能会出现减配情况,冷凝器铜管缩水、压缩机换为二线品牌等;一些子品牌售后网点少,可能存在售后套路。消费者在选购时,需综合考量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多方面因素,避免陷入 “低价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