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品牌
制冷品牌
制冷人的贴身“智库”
理性采购  就上中国制冷品牌榜!

八巨头重金出击,制冷剂黑产将遭强力整治

  2025-07-17 朗读文章
  2025年7月15日,巨化股份在回应投资者提问时,抛出一则足以震动整个行业的重磅声明:我国HFCs(氢氟烃)领域的八大头部企业——浙江衢化氟化学有限公司、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岳绿冷科技有限公司、淄博飞源化工有限公司、乳源东阳光氟有限公司、浙江永和制冷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泰兴梅兰新材料有限公司,携手共同出资设立了查处和打击非法生产与销售HFCs的专项基金。该基金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打非公司、资深律师团队以及相关执法部门,全方位开展打击非法生产销售HFCs的相关工作。
2
  这一举措,被业内一致视为中国氟化工行业有史以来力度最强、影响最广的自律整肃行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行动设立了高额举报奖励机制,举报者最高可获得100万元的奖励,这一数字也创下了行业举报奖励的新纪录。
  尽管在政策的高压态势下,国家对非法生产与销售HFCs的行为始终保持严厉打击,但此类违法活动却依旧屡禁不止。近年来,各地查处的非法生产、销售制冷剂相关案件时有发生:
  2022 - 2023年期间,上海某化工公司向两家未备案企业销售了12.4吨一氟二氯乙烷(HCFC - 141b),被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处罚,不仅没收了违法所得1万余元,还处以37万余元的罚款。法院终审维持了这一处罚决定,该案作为上海首例违法销售ODS(消耗臭氧层物质)行政处罚诉讼案,有力地强化了全链条监管要求。
  2023年3月,北京某制冷设备公司在未取得许可的情况下,擅自销售氟利昂R22制冷剂,被丰台区应急管理局依法处罚,没收了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2025年6月,广州一家药材冷库购买了181.6公斤HCFC - 22,用于更换制冷机中的旧制冷剂,但该企业未按规定向有关部门进行备案,最终被查处,面临1.25万元的罚款。
  以上这些案件,均涉及违反我国对ODS和危险化学品的管控规定,相关企业本应办理相关备案或经营许可手续,却选择无视法规,铤而走险。长期以来,中国氟化工行业一直深陷“打非”难题的困境,非法生产和销售制冷剂的黑色产业链不仅未经备案就擅自使用HFCs,更是公然闯入安全与政策的双重“雷区”。据巨化股份在声明中特别警示,假冒伪劣的制冷剂产品极有可能导致设备爆炸、引发火灾,严重威胁到人身安全。而更为深层次的危机在于,非法生产过程中常常使用被禁用的ODS物质(如CFC - 11),这无疑是对《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公然违反,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国际履约风险。
  从更直接的经济层面来看,制冷剂的黑色非法产业链如同蛀虫一般,不断侵蚀着所有配额企业的利润空间。在此背景下,合作清场成为了这些企业的共同选择。八大巨头企业从以往激烈的市场竞争,转变为如今的携手共治,罕见地结成了“打非联盟”,以铁腕手段整肃行业、清理门户。这一转变深刻地折射出,在氟化工行业的制冷剂这一细分领域,竞争逻辑正从传统的“零和博弈”逐步转向“配额共治”。配额制度所创造的垄断红利,正需要通过行业自律来维系其合法性,以确保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来源:互联网 | 编审:王钰
了解非法生产销售HFCs更多资讯……
点击查看中国制冷行业品牌榜……
打开全文
评论 0
查看全部 0 条评论
2025地区制冷展+精英联谊会

相关文章

                      中国制冷品牌榜
                      地区分类品牌榜
                      我要宣传 强华客服: 点击拨号 18273191765
                      强华信息 《制冷商情》 | 中国冷博会 | 制冷名录 | 北极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