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世界近日发布的《全球及中国制冷设备行业深度分析报告(2025)》显示,2025 年全球制冷设备行业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化与技术迭代特征,市场规模预计在今年突破 2800 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制冷设备的重要生产与消费国,将贡献超 35% 的增量份额,在全球市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促使人们对制冷设备的需求不断攀升,冷链物流需求的激增更是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政策推动下,全球范围内对环保制冷剂的强制替代政策加速了天然工质技术的商业化落地。中国在 2023 年修订的能效标准,进一步淘汰了 20% 的低效产能,推动行业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是行业增长的另一核心引擎。除传统家用空调和商用冷柜外,数据中心液冷系统、医疗冷链和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等新兴领域需求爆发式增长,2025 年这些领域合计占比已接近 28%。中国企业在模块化制冷系统和超低温设备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推动出口单价同比提升 12%,东南亚和非洲成为主要增量市场。
从竞争格局来看,全球市场呈现 “双轨并行” 态势。欧美品牌凭借专利壁垒占据高端市场 70% 份额,中国厂商则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将生产成本压缩至国际均值的 65%,价格优势显著。2024 年全球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制冷设备出口额同比增长 19%,其中 R290 环保冷媒机型占比首次突破 40%。
在供应链方面,稀土永磁材料与半导体控温模块的本地化生产使中国企业的交付周期缩短 30%,但芯片供应波动仍制约变频技术渗透率。2025 年行业并购案例同比增加 47%,主要集中在欧洲热泵企业与亚太零部件供应商之间,产业整合趋势明显。
随着用户需求分层现象日益明显,高端市场追求智能化与零碳运行,中端市场聚焦能效与耐久性,下沉市场则对价格敏感度高达 72%。线上渠道占比攀升至 39%,定制化解决方案成为头部企业标配服务。
区域市场表现差异显著。北美受数据中心投资热潮影响,大型商用制冷设备需求增长 23%;欧洲因能源转型政策推动热泵替代传统空调;中国农村市场的家电下乡 2.0 政策带动 2000 万台增量需求。全球制冷剂价格在 2025 年 Q2 环比上涨 8%,对中小企业利润空间形成挤压。
该报告认为,全球制冷设备行业正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变化以及政策法规的调整将持续重塑行业格局。